日期:2017-11-29(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昨日,省体育局正式公布《四川2010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报结果显示,四川省国民体质总合格率为81.4%,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下降2.7%。这种下降趋势,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中均有所体现;与2000年的首次体质监测结果比较,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也是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10年以来,四川省国民体质总体水平呈现持续下滑。
监测行动
全省抽调7.5万人 涵盖各个年龄段
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卫生厅等9个部门,于去年在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据介绍,监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同时也进行了体育及生活方式调查。
据介绍,监测对象分为幼儿(3~6周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周岁)、成年人(20~59周岁)和老年人(60~69周岁)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全省21个市(州)抽调75896人,有效数据66312人。
监测结果
国民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肥胖的人越来越多
1 除了幼儿 体质都在下降
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99.67,比2005年降低0.42个百分点;国民体质总合格率比2005年下降了2.7%,达到《国民体质评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为81.4%。全省3~6岁幼儿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比例为86.1%;20~39岁成年人为84.0%;40~59岁成年人为78.1%;60~69岁老年人为75.4%。
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类体质指标的变化也存在差异——
南宁癫痫病医院幼儿体质总体水平持平。其中,身体形态方面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身体素质方面的双脚连续跳明显提高,1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和平衡木有所下降。
成年人体质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其中,身体形态方面的体重、围度指标大幅增长,身体机能方面肺功能略有下降,心功能有明显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大部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成年男女握力、闭眼单脚站立、仰卧起坐、纵跳、坐位体前屈有所降低,而选择反应、俯卧撑、背力有明显提高。其中,男性俯卧撑均值提高2.8次。
老年人体质总体水平有明显下降。其中,身体形态方面的体重、围度指标大幅增长,大多数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值均低于2005年。
2 成年人肥胖率 10年持癫痫重点医院续暴增
监测人员发现,在三次监测中,成年人的肥胖率变化是川人国民体质监测变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成年人、老年人的体重、围度及BMI增长幅度明显,超重、肥胖率都持续呈现大幅度增长状态。数据显示,四川省成年人肥胖率为6.7%,比2005年增长了1.5%(男性增长2.0%,女性增长1.0%)。从30岁开始肥胖率增速明显加快,并在50~54岁年龄段达到峰值,为9.6%,其后趋于平稳。
同时,成年人肥胖率年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性别特征:男性在30~49岁年龄段肥胖率加速明显,45~59岁年龄段最高,达到9.9%;女性在天津治疗癫痫最好的医院40~59岁年龄段肥胖率加速明显,55~59岁年龄段最高,达到11.1%。
成年人肥胖率的城乡差异明显。与2005年比较,农民肥胖率为7.5%,增长1.8%;城镇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为6.6%,增长2.2%;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为6.2%,增长0.6%。 此外,男女身高方面较2005年略有增长:20~29山西治疗癫痫的专科医院岁的最高阶段男性为169.3厘米,女性为157.9厘米。
3 城里人体质好于乡村人群
此外,国民体质等级评定结果显示,四川省成年、老年城镇人群体质等级评定结果好于乡村人群,且城乡差距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与2005年比较,其差距有继续加大的现象。
其中,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12.1%、不合格率为13.9%,乡村人群优秀率为7.1%、不合格率为21.0%;40~5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9.2%、不合格率为18.0%,乡村人群优秀率为3.5%、不合格率为29.6%;60~6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优秀率为7.5%、不合格率为18.7%;乡村人群优秀率为2.9%、不合格率为30.9%。
原因分析
生活水平提高, 体质咋反而降了?
专家:吃得多动得少
省体科所副研究员、群众体育研究室主任何仲涛分析,虽然人们的生活状态越发舒适,但活动量却逐步减少,造成了“吃”与“动”之间的不平衡。同时,社会压力、工作的增大增多,也是造成人们亚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生活环境的影响、垃圾食品的增多、各种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同样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
“大家太重视治疗,反而忽略了防治。”何仲涛称,目前多数市民对于体质监测和体检的概念仍旧混淆不清,错误地认为没病没痛就是健康,近年主动到体质监测中心检查的市民更是几乎为零。
如何提高体质?“首先肯定是管住嘴,然后是加强体育锻炼。”何仲涛建议,成年人一周最好能运动三次;如果抽不出特定锻炼时间,也可以将走路、骑车、爬楼梯等作为手段,把运动融入生活与工作。市民不能单纯追求不生病、不吃药,也要重视一个身体的平衡问题。身体形态是否发育良好、体形是否匀称、呼吸等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等等,都应该纳入健康追求当中,从日常的监测中做到“治病”到“治未病”的转变。 成都晚报记者 李诗敏 摄影 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