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4-11(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陈老爷子的子女在微信中晒父亲买的假冒保健品,他们对此很无奈。警方供图
2015年,鼓楼警方接到举报称,有人大肆销售假冒的保健品,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受害人癫痫病吃什么药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侦查,警方发现该团伙以免费旅游为诱饵,销售假冒的某品牌保健品。该团伙以次充好,将成本约为5元/颗的胶囊卖到高达100元/颗。2016年年初,鼓楼公安分局成功摧毁了这一自制假保健品贩卖的团伙。扬子晚报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鼓公宣 赵柏恋茹 施俊杰 唐凌
退休老干部一年5次报警均为假保健品
这次警方破获的保健品案件对于退休老干部陈老爷子的家人来说,真是大快人心。因为陈老爷子作为本案的受害人,多次被骗。今年四月初,年近八旬的陈老爷子又到宁海路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购买保健品被骗了2500元。
陈老爷子告诉民警,前几天一个自称是某保健品公司业务推销员小李的人来到自己如何治疗癫痫家中,向自己介绍一款保健品,宣称该保健品对预防老年人中风有独特效果。经过推销员小李近三个小时的宣传介绍,陈老爷子最终还是决定花费2500元购买了六盒保健品。当晚,陈老爷子的儿子陈先生回到家中发现了这些东西,在陈先生的一再追问下,陈老爷子才将上午业务员上门推销保健品的事情告诉陈先生。陈先生仔细查看了包装盒上的内容,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甚至连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都没有。陈老爷子这才发现自己又上当受骗了。民警从警务平台中调取了陈老爷子的报警记录发现,去年一年陈老爷子就曾5次因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报警,最多一次花费了近2万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陈老爷子一再因为购买保健品上当,却又甘愿一次次购买呢?
深入保健品公司,摸清推销员套路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便衣民警的陪同下前往鼓楼区某大厦一家保健品公司一探究竟。一进入该公司,记者就发现,该保健品公司内聚集了近30名老年人,一位穿着西装的年轻男子,正在为在场的老年人开设“健康知识讲座”,一旁还有几位年轻的女子为老年朋友免费测量血压、测血糖。不一会儿,自称是该公司经理的一名男子走到老年朋友中间,向在场的每位老年人发放了一张印有保健品照片的宣传单,并称讲座结束后,大家可以凭此单到门口每人领取6个草鸡蛋。
离开该公司后,宁海路所民警施俊杰告诉记者,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赠品这些手段都是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惯用伎俩。更有甚者还会组织老年人前往外地甚者国外免费旅游。家住鼓楼区的王奶奶就曾“享受”过这样的“待遇”。王奶奶退休后,因为子女都在外地,一个人在家精神上也没有什么寄托。某保健品公司业务员小张隔三差五就上门到王奶奶家中,与王奶奶聊家常,嘘寒问暖,打扫卫生做家务更是常事。慢慢取得王奶奶好感之后,小张开始“出招”,陆陆续续向王奶奶推销了各类保健食品和保健仪器,善良的王奶奶每每都会“中招”。
这就样,在一年内,王奶奶竟花费了近7万元人民币从小张手里购买了各类保健品。作为“回馈”,去年夏天,小张所在的保健品公司还组织类似王吉林癫痫病专科医院排名奶奶这样的“大客户”一起前往云南免费旅游。然而,从云南回来后,小张再次“出招”,向王奶奶推销了一款神奇净水器,这次王奶奶花费了2万多元。之后,王奶奶再也联系不上曾经隔三差五来“看望”自己的小张了。
民警经过调查后发现,这名所谓的保健公司经理其实是犯罪团伙成员。民警了解到,这个团伙除了制假贩假以外,把主要精力放在老年人身上。“他们伪装成推销员,进入各个小区进行推销。”民警称,他们的主要对象就是独居老人。见到独居老人一般都是先套近乎,骗取老人信任后伺机作案。民警掌握线索后,对幼儿癫痫病的治疗该团伙进行统一抓捕。民警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个,制作的假保健品堆满了整个仓库。
民警:防止父母陷入“假保健品”骗局
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原因有三:
一是孤独心理作怪。老年人退休在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听讲座正好满足其社会心理需求;
二是暗示心理作怪。老年人都存在“怕老、怕病和怕死心理”,只要宣传说什么东西对健康有好处,便会不计后果买回来亲自尝试;
三是情感缺乏心理。保健品销售商的情感营销、健康营销、价值营销等正好乘虚而入。
如果家属、子女一味反对,阻止购买,反而会引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要阻止老年人落入陷阱,子女就要针对老人这三种心理,从情感上多关心父母,多看望陪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