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邯郸二手市场 >> 正文

原创长平之战赵国换将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粮食问题

日期:2017-12-19(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原创]长平之战赵国换将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粮食问题

现在网上有一种论调,觉得赵国是因为粮食已经无力承担长平前线赵军才换将主动出击的,但笔者认为根本不是这个原因:

第一、秦赵在决战之前,在长平一线的军队,赵军大概是20多万,秦军不超过30万,而换将之后,秦军换了白起增援了20万,而赵括又带了25万军队到长平,说明此前的长期消耗,只是秦赵部分军队的对峙而非全部。而能够继续向长平投入二十多万大军说明,至少国内生产与存粮还是不成问题的,否则前线都没有饭吃了,后方如何再集中几十万大军送到前线去呢。当然有人会说,这投入的援军在以前也要承担前线秦赵军队的粮食运输,这一点应该有可能,但是秦赵的长平之战并非无根据地的作战,赵国有邯郸与河北作为根据地(邯郸所处地理就是华北大平原,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农业生产条件比关中还要好),而秦国当时已经夺了山西大量土地,还可以从关中运输,所以只会在农闲的时候将粮食运过去,而不会占用过多的农忙季节,毕竟我们要知道农业不如工业之处,真正需要壮劳力耕田翻地的时间一年不会超过治疗羊角风医院哪家最好一个月 ,这在机械化农业前,是老人妇女无法取代的,再加上长平之战前,秦赵两国长期都在作准备,所以存粮是足够的,新生产的粮食主要是替换运输到前线的粮食供给后方人吃并部分支援前线。所以秦赵不存在大量人口无法生产的情况。毕竟从当时人口来讲,秦赵长平前期对峙占用的16至60岁男子人口不会超过三分之一,而且秦赵大军对峙过程中本身是可以一边屯田一边作战的,其实双方都是这么作的,而且双方的兵都是农民不存在后世职业兵的问题。

第二、从运输上讲,秦赵一个是本土作战一个是远距离作战,但赵处下游,而秦处上游,在运输上说不上谁更占优势,而二十万大军所需要粮食按一个人一天二斤来讲算,一名士兵一年700斤就足够了,事实上可能吃不了那么多,我这里说的是战国时候的重量单位,如此20万大军的粮食1癫痫病因万万斤多一些,而按当时的运输能力一辆牛车或马车大概一次可运300斤左右(当时还没有发明孔明式的手推车,所以人力运输根本不可能,如果用人力可能消耗都不够),其中赵国离前线近,所以运输消耗相对少,大概要运1.5亿斤吧,而秦国消耗在路上的多,当时水运因为黄河本身原因,其实要多次转运,所以仍然要消耗量多于赵国,所以秦国要过劲2亿斤左右,如此赵国要出动50万车次,而秦国靠水路再走陆路的话也得50至60万车次,而当时秦赵对牛耕比较注重,所以运输不成问题,只要在农闲时期集中两三个月就足够了,不会耽误农业生产太多时间。

第三,最重要一点,秦赵都是兵农一体化的国家,但赵国人离前线近,可以在一个月内动员完成或者早就动员完成,只等一声命令就可以就近开儿童癫痫症状到前线去,而秦国增援的20万人兵力主要在关中,要走更远的距离,所以如果说影响生产,秦国压力更大。虽然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高,但产量光以小麦而论其实并不会比宋明时代低多少,而明代的地主收租再加上国家税收往往占农业产出的一半以上,而秦赵农民的土地都是授田制,不存在交租的问题,在降低生产人员口粮的情况下,支援前线并不成问题。

第四,从现在史料上看,长平之战最后结束时间发生在农历九月份,也就是说从赵国援军向前线集结最迟也要农历七月份或者甚至要五六月份,此时小麦早已经成熟并收割了(长城以南冬小麦收割季节在农历三四月份之前,冬小麦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在北方广泛种植了),当时秦的主要产粮地关中与赵国河北地带气候条件差不多,不存在粮食季节时间差的问题,就算存在也是赵国粮食先成熟,而赵军因为离前线近甚至可以在收割完小麦后还可以再种一茬速产的粮食或副作物,作为本国人的替代粮食,而秦军因为距离远,所以在收割了冬小麦后甚至来不及作其他工作就得匆匆上前线,所以赵国应该比秦国更不缺粮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友情链接:

眼观四处网 | 解酒的方法有哪些 | 错误是什么意思 | 龙邦物流查询 | 淘宝投资理财 | 不锈钢合页厂家 | 挖土机的图片